既然是煎煮中藥,那么我們就需要用到水,很多人對于中藥加水也是非常的苦惱,加水過多藥液會稀釋,加水少的話,藥效會發(fā)揮不出來,甚至會出現(xiàn)糊鍋的現(xiàn)象,那么煎煮中藥該如何加水呢?聽聽中醫(yī)的介紹!
煎藥時先將稱量好的中藥放入水中泡一段時間,適當?shù)慕菘梢宰屗幬镘浕?,提高藥物的煎出率?/span>
冬天可以用20℃~30℃的溫水浸泡,但不可用開水浸泡,否則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(zhì)會因突然受熱而凝固形成包膜,或是使部分高分子物質(zhì)形成膠體,這樣都會妨礙有效成分的浸出。
一般情況下,煎藥用水的多少與飲片質(zhì)地、吸水性及煎藥時間長短有關。一般頭煎時加水量要多一些,最好是浸沒藥材并高出2~3 cm;第二煎時,加水量可視情況酌量減少。水太多的話,會無端地延長藥物煎煮時間,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失效;水太少則煎煮時間不夠,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,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。
另外,還有一種可供參考的加水計量法:頭煎加水量=藥品總重量x 3+煎煮時間x 10+服用量,二煎加水量=煎煮時間x 10+服用量。
一劑藥通常煎三遍。每遍水開后煎煮三十分鐘,三遍共計九十分鐘。這樣才可以充分將藥物的有效成分煎出。每劑每次煎熬成的藥液在一百五十毫升左右即可,為兒童煎熬的藥液要少;而對熱性病患者,煎熬的藥液要適當多些。當然,用水的多寡也應根據(jù)藥物種類來確定。
通常,屬于滋補一類的藥物煎頭汁需水約三百毫升,二汁也是大約三百毫升;解表藥,頭汁約三百毫升,二汁只需約一百毫升;一般藥,頭汁約兩百毫升,二汁約兩百毫升。